早前,十六位教會同工用了半年的時間,凝聚智慧與睿見,達成共識,寫出了另一份時代性的歷史文件──《共融與重建──香港教會使命》牧函。據《使命書》之「源起」稱,此牧函乃「供本港基督教各堂會、機構與服務團體之同工與信徒參考,作為行動之指引……只勾劃一個藍圖,容許不同群體採取多元行動,互相配合。」
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之常務委員對這引發「多元行動,互相配合」的行動甚為認同,故主動邀約本會會員協構負責人抽空撰稿;祈求上主使用,厚賜燎原人心之火。
正如一般人看地圖一樣,讀者最關心的,一就是找出自己身處的地方,二就是找出想去的地點,這明顯就是《使命書》籌委在六月十七日召開的第二次交流會中,出席者重覆表達的意見──這真偉大!如何在我的堂會中、機構事工中行出來?可有一些行動套餐作選擇嗎?
這就是我們的香港!這就是我們!「請給我選擇權,但請不要給我太多選擇!」可能我們都是那「五選一」選擇題試卷的一代。
現在讓我拋出第一件磚,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與行動方案,祈能引發您的寶玉吧!
在重覆細讀《使命書》後,我第一個印象是一個十字架。在《使命書》第三大段「樂被差遣,共建爾國爾城」中提出的「四項實踐的使命」,就好像一個十字架。
(作者為基督教機構協會主席、香港亞洲歸主協會總幹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