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應使命書之五:貧富懸殊社會中教會的使命(余妙雲女士)

自今年七月以來,一群香港基督教教牧和領袖發起,推出香港教會使命牧函,題為「共融與重建」。牧函起首就提到香港社會正處於一個「心靈失連」的時代。

失連的根源
香港過渡九七,進入新紀元,回歸中國這七年來,社會凝聚力不斷下降,家庭解體,家庭成員被經濟壓力、急促生活節奏、裡外的噪音所扼殺,造成人與自己失連,又與創造救贖主失連,更與家人、朋友甚至整個社會失連。當分析造成失連的主因時,筆者深覺貧富懸殊的惡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。

貧富懸殊的事實
今日香港貧富懸殊日趨嚴重,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本年十月中旬所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,低收入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在十年間下跌至二千九百七十七元,與最高收入人士入息中位數八萬元相比,相差逾廿五倍。全港低收入家庭接近四十萬戶,而人數達一百一十二萬人。二○○三年世界發展報告顯示,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,香港為○點五二五(愈接近一愈嚴重),美國及英國分別為○點四○八及○點三六八,而中國及馬來西亞則為○點四○三及○點四九二,香港的貧富懸殊狀況是在已發展國家或地區中排行第五,反映香港貧富不均現象較其他亞洲及歐美地區嚴重。

貧窮影響身心
貧窮不但對現有家庭產生即時的影響,也容易造成貧窮循環,禍延下一代。一個長期處於貧窮的家庭,因經濟的困難,被逼擠在老舊或偏遠的社區中。在物質的匱乏下,無法負擔昂貴的交通費,唯有將自己的活動範圍限於所居住的社區中,未能與其他市民共享社會資源,共用服務空間,容易造成與社會失連。

貧窮家庭因為領綜緩,容易被社會歧視,加上居住環境差,在自卑心理下,容易產生社交焦慮症,會孤立自己,自我隔離而與別人失連。

在長期貧窮下,容貌上易造成不修篇幅。在長期遭就業市場排擠下,求職意慾低,也覺自己無用,意志消沉,或變得偏激。在孤立無援,壓力累積下,身心靈容易失衡,更甚者走上自毁之路,與自己生命失連。

成人的情緒也容易發泄在孩童和配偶身上,出現家庭暴力,釀成家庭悲劇,而與家人失連。

貧窮禍延下一代
貧窮家庭的下一代也承受著貧窮的影響,兒童缺乏足夠學習和發展機會,在無錢買玩具、無錢買書籍、補習、旅行體驗或參與興趣課程下,兒童成長亦受到影響,易生出負面情緒,低自尊,造成貧窮跨代化問題。

為貧窮家庭覓出路
到底生命意義、生活情趣、人生喜悅,對貧窮家庭來說有甚麼意義?作為教會,在心靈失連的時代中,如何作心靈結連,關係重建?神的使命是甚麼?信徒們可以怎樣的回應?筆者願以深水?區為例與大家分享:

在貧窮社區活出關愛
深水埗區是全港最貧窮的區域,區內有卅六萬人口,低收入住戶成員比率為百分之廿四點四,亦即低收入住戶成員數目有八萬五千人,在這區域中貧窮兒童和貧窮老人家的比率亦為全港之冠。

今年的端午節,工福各中心進行探訪祝福貧窮家庭的活動,連同教會共發動八百多位義工,探訪超過六百戶家庭,其中在深水埗探訪中,一位長者帶來義工們深刻的印象。這位約七十多歲的婆婆,在傾談過程中,她忽然拿出一條繩子來,並告訴探訪者在兩日前,她就嘗試用這繩子去了結自己的生命,因為感到生活無意義,也沒有人記掛著她,孤單一人生活,真是生不如死,但當日卻死不去。她含著淚說:「多謝你們今天來探望我,原來我仍沒有完全被人遺忘,仍然有人肯關心。」「生命結連」就在這刻開始。

教會扶貧使命的實踐
面對一個全港最貧窮的社區,教會可以怎樣做?若要朝著共融和重建方向走,到底如何去重建關係、結連生命,讓人有尊嚴地過活,讓人找到人生方向,領會生活情趣,並且滿有平安,喜悅地生活?

在工福成立初期,已經進駐深水埗這工業區,期後在一九八九年成立西九龍中心,關顧區內勞苦大眾。到一九九六年有感區內愈趨貧窮,新來港家庭、綜援家庭,低收入家庭、失業家庭和長者家庭特別多,可能是這區接近鬧市,因此吸引許多新來港人士在此區聚居,以方便尋找工作。「心靈失連」正是區內貧窮家庭所面對最大的問題。而深水埗區內的教會也特別多,估計接近一百二十間,至少有二萬信徒,教會是講愛、關顧、希望的地方,也是神人間的橋樑,因此重建關係,結連生命就責無旁貸。在一九九八年初,福音機構與教會進行結連,組成深水埗區新來港人士宣教關注組(後來改名為:貧窮家庭宣教關注組),六年以來,結連超過四十多間區內教會,十多間社會服務機構,彼此攜手關顧區內貧窮家庭需要。社會服務機構走在最前線,接觸許多有困難的失連家庭,但礙於人力資源問題,未能長期關顧跟進,而教會就協助承接這許多家庭。

當機構與教會結連後,又與區內貧窮家庭結連,多次藉探訪、關懷、舉辦免費補習、旅行活動、興趣課程、與家庭成員結連、作長期生命跟進和引導。

期間,有基督徒關懷貧窮行動的支援,以緊急援助基金、食物券和物質供給幫助貧窮家庭解決燃眉之急。之後又有教會關注失業行動在創造職位和就業搵工上支援貧窮家庭,更在深水埗區內建立失業支援網絡,協助培訓、搵工,並結連區內僱主,提供職位。

與失連家庭結連
貧窮家庭最需要的不單是給與物質的援助,而是關係結連和建立,包括人與人,人與神和人與自己的結連。於是在區內為教會信徒推出義工培訓課程,組織義工隊進行洗樓,以接觸隱性貧窮家庭(他們是不會主動去到社區中尋求幫助),又進行日間和晚間家訪,每年節期進行全區性的祝福探訪關懷行動,又聯合舉辦嘉年華會,社區節慶活動,見證主恩。

在結連中施受同惠
我們喜見許多信徒在結連生命的行動中被復興;又喜見區內居民對教會的信任和接納,在進行探訪活動時,都被受接待和信任;更喜見有教會在搬進區內之先,已開放教會,資源互用,讓信徒參與區內活動,彼此結連;更喜見政府部門主動與教會結連,共同關顧區內貧窮家庭需要。 原來在我們所處社區中的確有許多貧窮人,當我們肯鬆開手,願意彼此結連時,就見到許多神蹟奇事。

以主作榜樣建立豐盛人生
今日教會若要成為結連的教會,使人在基督裡得生命,並且彼此結連。就須謹記要常作「窗中人」(Window people),見到街上許多失連的人群,如耶穌見到許多眾人,就生出憐憫心腸,因為他們如羊沒有牧人一般。不要做「鏡中人」(Mirror people)只會顧影自憐。面對眾多因貧窮引致失連的家庭,求神幫助我們,發揮結連的作用,使人得著豐盛的生命。

(作者為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,文章另刊載於二OO四年十一月七日之時代論壇第八九七期。)

發表者:hkacoadm

宗旨 >聯合本港各非牟利基督教機構; >促進彼此之合作; >關顧整體及個別機構的利益; >與教會同心合力,傳揚福音、建立信徒、服務社會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